汗水浇灌收获 实干笃定前行
宁夏绿色农业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
——写在2023年宁夏绿色食品宣传月




宁夏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头戏”,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循着“六特”产业发展的路子,做足、做活、做好“土特产”文章,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道路,着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两个“三品一标”,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笃定实干,砥砺前行。绿色食品是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主导品牌,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在保障城乡居民“舌尖上的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硕果丰收的9月,“春风万里 绿食有你”2023年宁夏绿色食品宣传月正式启动。宣传月期间,全区将举办23场次以上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宣传绿色食品标准、绿色生产技术、基地建设、绿色食品审核许可优势及产业成效。旨在进一步提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公信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品牌认知度、知名度和美誉度。
宁夏将通过开展宣传月活动,深入宣传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发展市场营销新业态、新模式、新平台,提升绿色食品消费体验,全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消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良好氛围,推动宁夏绿色食品高质量发展。
建标创优,建好“宁字号”绿色品牌
走进宁夏夏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蜜瓜、甜瓜挂满枝头,沉甸甸的果实预示着一年的收成,工人们正在采摘,脸上洋溢着笑容。
“如今,我们的莎妃蜜瓜、‘青蛙王子’蜜瓜成为南方城市很多人走亲访友的送礼佳品。”基地负责人李乐指着藤蔓上挂着的网纹蜜瓜介绍,这是他们培育的新品种,虽然种植成本高,但糖分适度、口感香糯、甜脆解渴,在东南亚国家和国内一线城市都是抢手货,每公斤20多元,除了供本地游客采摘外,多是以订单的模式外销。
品质好,自然价格高。按照绿色食品操作规程育苗、管护、消毒、施用有机肥、质量抽检,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这是灵武市特色果蔬之所以备受市场青睐的主要原因。
“‘绿色食品’是‘金字招牌’,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才能让招牌越叫越响亮。”这是灵武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负责人常说的一句话。
绿色生产成为农业发展新的代名词。近年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着力在农产品生产建标创优上下功夫,坚持完善养殖种植农产品饲喂用药、耕种采收等生产管理流程,大力推广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规程和管理规范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坚决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为产出更多绿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提供有力支撑。紧盯产地环境、生产加工、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分类分级、查漏补缺,编印了宁夏枸杞、牛奶、肉牛、滩羊等《宁夏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和宁夏菜心、银川鲤鱼等《宁夏地理标志农产品团体标准体系》11册,构建了宁夏菜心、银川鲤鱼、灵武长枣、朝那乌鸡全产业链团体标准体系,制定发布《吴忠牛乳》《灵武长枣》等团体标准22项,指导相关企业按标准生产,夯实了绿色优质农产品产业提档升级基础。
多年来,宁夏将绿色、生态、循环理念贯穿全产业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促进生产、生态、生活协同发展。坚持以“基地”和“龙头”为支撑,按照“认证品牌+检测追溯+承诺达标合格证+物流+电商”的融合发展模式,紧紧依托主体,培育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全链条,统筹产区、园区和销区布局,打通生产、加工、流通关键环节,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每年打造10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带动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宁夏咬定一个目标,就是让葡萄酒、枸杞产业更“红火”,肉牛、奶牛产业更“牛劲”,滩羊产业更“洋气”,瓜果蔬菜产业更“绿色”,实现从田间到餐桌、从牧场到冰箱、从种养到观光休闲链式发展,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狠抓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培育。宁夏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紧紧围绕“六特”产业,认真做好“土特产”文章,始终把推进“三品一标”发展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打造了宁夏枸杞、宁夏大米、盐池滩羊等一批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宁字号”地域农产品品牌,获批了一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名特优新、特质农品、良好农业规范等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截至目前,全区共获批有效期绿色优质农产品631个,其中绿色食品466个、有机农产品5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6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5个,认证产品数量年增幅8%以上;培育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主体35家、特质农品18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3个、面积达到130.87万亩,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1个;“盐池滩羊肉”“泾源黄牛肉”被授予“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网格监管,筑牢“宁字号”安全屏障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今年以来,宁夏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把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作为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的关键举措,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全链条协同发力的网格化监管体系,不断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石。
为维护好“宁”字号农产品品牌形象,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利用“互联网+”技术,从生产、加工、销售到消费者终端,推动农产品溯源在食品上的应用,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确保农产品优质、绿色、健康发展。在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功能的基础上,宁夏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管理和应用,实行主体名录、农资使用、质量控制、执法处置等信息“一张网”管理。与此同时,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开展动态核查和跟踪评价,从源头和生产过程共同确保农产品质量水平持续稳定。强化数字引领,提升追溯水平。几年来,每年组织实施“两节”抽检、枸杞专项抽检、绿色有机等绿色优质农产品监督抽检200批次以上,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有序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标志规范使用市场监察工作,标志规范使用率达100%。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宁夏将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作为产地农产品安全有保障、可追溯的基础要求,创新推行“合格证+检贴联动”智慧监管模式,通过智慧化检测设备同步生成附带检测信息的合格证二维码,做到一单一检、一检一码、码码可查。宁夏艺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宁砂宝蜜瓜”带证上市售价达到35元/个,有效显现了合格证在农产品安全上市、品牌溢价、产品增值方面的作用。同时,宁夏盈丰、科海、自然之星、悦丰、绿香村、沃益农等企业积极试行“检贴联动”模式,利用合格证的信息携带属性,与区外客户建立消费黏性,成功助推农产品“走出去”。宁夏“四季鲜”“小任果业”等市场方代表先行先试,推行“检贴联动”,完善了市场查验、产品自检制度,形成了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格局。
与此同时,宁夏还将着力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加强体系队伍建设、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监管等多项措施,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筑牢农产品安全监管“长城”。
擦亮品牌,“宁字号”好物沃野生金
宁夏,古籍里走来的塞北江南,历史上曾为人类的味蕾,贡献几多珍馐佳酿。如今,更得岁月眷顾,捧出多彩美味。
一方好物,有四季风土,大地轮回,是滋味,也是情怀。近年来,宁夏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将农产品品质提升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聚焦“重点产业、特质指标、品牌优势”三项任务,紧扣“体系建设、对标达标、提质增效”三个环节,强化措施、精准发力,农业标准化水平、农产品品质提升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2022年,全区“六特”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42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30元,增长7.1%,居全国第四。盐池滩羊肉4次入选国宴,成为北京冬奥会指定食材,其品牌价值达106.82亿元,居2023年“中国区域品牌影响力百强榜”第31位、畜牧类第2位,是我国高端羊肉代表。“宁夏菜心”成为全国优质蔬菜的代表和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首选菜。全区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产业综合产值分别达到343亿元、300亿元、704亿元、431亿元、290亿元、352亿元,奶牛、肉牛、滩羊规模化养殖比例分别达到99%、48%和53%。
宁夏绿色优质农产品频频取得傲人成绩的背后是不断提升产品内在品质的动力。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积极对接国内科研院所,挖掘吴忠牛乳、盐池滩羊、盐池黄花菜等产品品质靶标物、开展品质及营养技术评价,找到“宁夏好农品”好在哪里、为什么好的参数指标和科学依据。成功挖掘吴忠牛乳“乳铁蛋白”(含量高达167.71mg/kg)和“ω-6与ω-3脂肪酸比值”(正好位于人体健康需要的最适宜比例)两个关键特质性指标,均优于全国其他地区生鲜乳。盐池滩羊肉高氨基酸、低胆固醇的特性,助力盐池滩羊肉成为宁夏卖价最好的畅销产品。
创新,永远是宁夏绿色优质农产品保持生命力的不竭源泉。宁夏联合中国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合作开展“吴忠牛乳”奶酪产品研发,试制出了适合食品加工需求的马苏里拉奶酪、与日常佐餐和红酒配伍的切达奶酪、适合国人口味的农家奶酪、与枸杞融合的风味特色奶酪,填补“吴忠牛乳”没有特色产品的空白,提高了认证产品附加值,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韧性”。
以往,提起宁夏的特色农产品,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市民首先想起的是枸杞、滩羊、葡萄酒。如今,六盘山牛肉、冷凉蔬菜也备受青睐,成为货真价实的“明星产品”。
大美山河赐物华,勤耕沃土育良品。早在2019年,宁夏悦丰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获批使用“宁夏菜心”农产品地理标志。“我们的‘宁夏菜心’主要销往国内一二线城市及粤港澳大湾区,平均年产值达到6000万元左右。”宁夏悦丰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宁夏菜心”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使用期限是5年,这些年因为拥有地理标志,“宁夏菜心”受到越来越多高端客户的认可和喜爱,也促使企业将更多精力放在提高产品品质上。“我们这几年一直通过认证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基地、绿色食品迭代更新等方式,不断提升‘宁夏菜心’品控。”该负责人说。
自从被纳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名单,“中宁枸杞”这个“老字号”也开始品牌塑造之路。除了制定发布《中宁枸杞地理标志管理及包装物使用办法》,并完成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申报外,还对95家“中宁枸杞”商标准用户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了地理标志使用备案。目前,“中宁枸杞”品牌价值达191.88亿元,位列全国100个“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第12位。
为推动农产品优质优价,宁夏开设天猫、京东宁夏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官方旗舰店,引导和鼓励生产加工企业利用美团、拼多多、微信等平台开展宣传,宁夏宁羴源通过抖音直播,现场对滩羊产品贴标认证、精深加工、分级包装,年销售额达到1.7亿元,产品销往全国三十多个大中城市;银川鲤鱼设计活鱼礼品袋,利用微信推文、抖音小视频引流,有效扩大销售量和知名度,鲤鱼价格实现三倍增长。
擦亮 “原字号”“老字号”“宁字号”等农产品品牌,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竞争力和美誉度。中宁枸杞名扬天下,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贺兰山东麓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最佳产区之一;宁夏牛奶被誉为“全国奶业优质安全发展的一面旗帜”;盐池滩羊肉入选杭州G20峰会、亚运会官方指定产品;宁夏冷凉蔬菜是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市场“高品质蔬菜”代表;宁夏大米素有“珍珠米”“朔方贡米”美誉,被评为“中国十大好吃米饭”……这一张张耀眼的成绩单和亮丽的名片无不彰显出宁夏绿色食品正逢其时,成为宁夏农业发展的“生力军”“领头羊”,并将昂首阔步继续向前。
产销对接,“宁字号”农产品更出彩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宁字号”农产品更“出圈”,宁夏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借助漫葡小镇、枸杞博物馆、滩羊小镇、乡村民宿、休闲农家等特色载体,运用乡村文创、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将宁夏农耕历史、黄河文化、塞上景观、大漠风情等区域性特色文化元素嵌入葡萄酒、枸杞、牛羊肉、冷凉蔬菜等农产品,着力培育品牌影响广、聚集程度高、区域带动强的“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文旅协同发展,厚植宁夏农业品牌文化底蕴,讲好宁夏农产品好故事。
同时,宁夏整合资源要素,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福州、重庆等国内一线城市,借助农博会、农交会、中国品牌日等大型展会和自治区党政代表团赴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考察学习活动,高规格、高水平创新开展“宁夏品质中国行”特色优质农产品展示推介系列活动17场次。积极参加“绿博会”“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等活动,帮助认证企业推介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成功地将宁夏枸杞推介成为全国人民的“保温杯伴侣”,特别是今年的青岛“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会”上,仅盐池滩羊肉就获得订单2000吨。
同期,创新开展宁夏名优特色农产品促消费和“闽宁特产线上行”等活动,邀请国际烹饪大使、奥运冠军、著名音乐人、知名网红为宁夏农产品推广代言,通过现场主题推介、展示展销、食材品鉴等形式,让全国广大消费者现场感受、亲身体验宁夏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独特魅力,已成为宣传推介、招商引资、服务主体、带农增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活动累计1700多家企业参加,达成合作意向项目279个,签约金额187.5亿元。借助全国农交会、糖酒会、农博会和中阿博览会现代农业展、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和微信、微博、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积极打造以“乡味宁夏”“宁夏名优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为代表的宣传展示推介载体,精心制作各类农产品品牌宣传片、快板书、特色美味宴客菜品及专题片等210多部,定期发布宁夏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录,深入挖掘宁夏农业文化内涵,讲好宁夏农业品牌故事,提升宁夏品牌知名度。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新作为。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宁夏绿色优质农产品步履铿锵有力,破浪前行,继续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品质和特色提升,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高质量供给,调优种养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强加工能力,调长产业链条,奋力走出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