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品质控制和产业培育研讨会在天津召开




8月20-21日,绿色食品中心在天津市津南区召开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品质控制和产业培育研讨会。研讨会聚焦做特做优地理标志农产品,交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培育经验,研讨下一步培育举措,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马有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振伟应邀出席会议。
会上,南京樱桃鸭业有限公司介绍了南京盐水鸭保护管理、技艺文化传承、产业培育等情况;福建省南平市、重庆市奉节县、陕西省眉县、河南省温县、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分别围绕武夷山岩茶、奉节脐橙、眉县猕猴桃、温县铁棍山药、小站稻等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培育、品种保护、品质保持、品牌打造、融合发展等方面做法做了经验分享。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介绍了天津市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培育经验做法,建议在地标农产品风味品质保持、产品精深加工、可追溯体系建设、品牌文化价值挖掘等方面下功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钱永忠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农村研究中心张照新研究员、谭智心研究员等从地理标志农产品独特品质指标挖掘、生产经营主体培育、联农带农机制建设、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刘振伟指出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前景广阔,要坚持市场导向,推动小特产向大产业转化。要在原产地保护、特色品种创新、产品质量保障、产业链延伸、主体培育上持续努力,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要加强部门协作,协同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规范发展。要完善地理标志农产品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提高保护发展水平。
张合成指出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要紧紧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做好“土特产”文章,重点关注四个方面。一是挖掘特征。瞄准四个独特,挖掘独特地域产地、独特生产方式、独特品质特征、独特历史文化。要认识到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种的稀缺而非多样,产量的有限而不是大规模增长,品类的单一而不是繁多。二是培育价值。欧盟地理标志葡萄酒的溢价是2.84倍,烈酒是2.54倍,农产品和食品是1.54倍,要按照这个溢价水平去培育。三是规范生产。要便利小农户参与,确保粮食安全、消费安全和生产安全。地理标志农产品是在传统生态中生产出来的,是农耕文化的传承,要关注传统生态、传统生产和传统生活。四是权益保护。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集体产权保护,维护小农户的利益。强化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公共属性和地域属性。
马有祥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居民整体消费水平提高,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地域密切相关,要科学界定生产地域。企业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要适度规模经营。避免盲目做大,要做优做特。二是标准不是越严越好。农产品特点就是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品质一致性保持难度大。地理标志农产品品质指标要科学合理,重点要关注生产地域和生产方式。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方面问题需要关注。一是挖掘多元价值。发挥政府优势,深入挖掘地理标志农产品文化价值、生态价值。要注重挖掘地标产品的情绪价值,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二是加大品牌保护。加大对假冒地理标志农产品打击力度,地方要进一步增强意识,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环境的行为,保护地方公共品牌。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欧洲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传统农产品重视,标准严格,与我国签订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合作协定,要坚持请进来,开展交流合作。我国是农产品贸易逆差国,要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国际推介,推动产品走出去。
研讨会由绿色食品中心刁新育主任主持。绿色食品中心张志华总工程师、部质量监管司邓程君二级调研员参加了会议。地方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行业专家和生产企业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天津小站稻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培育和发展情况。
分享到微信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